佩切涅格人西迁之后,对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佩切涅格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一些重要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保加利亚人解决了马扎尔人,促使西蒙有足够的精力去攻打拜占庭帝国。其次,佩切涅格人是巴尔干半岛各方势力的刀刃,在战争中,佩切涅格人常充当雇佣军,替各国征战。拜占庭帝国曾雇佣其攻打突厥人,同样他们也受保加利亚人的雇佣进而攻打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更是制定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将佩切涅格人作为抑制周围族群的筹码。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中,由于拜占庭帝国处于核心地位,而佩切涅格人的到来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一、拜占庭眼中的佩切涅格人
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眼中,佩切涅格人是一大隐患,威胁着他的统治。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其作品《帝国行政论》中,开篇就提及佩切涅格人,并以大量篇幅记述他们的活动,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其二,在这部史料中,拜占庭皇帝记载了佩切涅格人善战的性格,以及他们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的威胁。
展开剩余86%显然,在拜占庭帝国认为佩切涅格人是“蛮族”的一部分。君士坦丁七世对于野蛮人的特点有如下的描述:“要知道北方的部落都一种对钱财如饥似渴的贪欲,这种贪欲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本性,他们从来都不会满足,渴求一切,有着无限的欲望,总是热切地希望得到更多,总想用很少的付出换来巨大的回报。”正如他所描绘的一样,佩切涅格人也具有很强的贪欲。
讲到佩切涅格人,他说“他们贪婪得如饥似渴,强烈的希望占有他们没有的物品。他们垂涎丰厚的赠礼,从来不知道羞耻。质子们为他们自己以及妻妾、侍卫的辛苦而索要礼物,还有些人甚至为自己的坐骑的消耗索要补偿。当帝国的使者到达佩切涅格人的国家时,他们屡次向皇帝索要礼物,直到欲望得到满足,又为他们的妻子和父母索要礼物。此后,所有护送使者返回赫尔松的随从们都会索取报酬,作为回报和受伤的牲畜的补偿。”
作为游牧民族的佩切涅格人逐水草而居,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也使他们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和不可靠的同盟者。尽管拜占庭人想尽一切办法拉拢佩切涅格人,但是在重要的战争中,佩切涅格人还是以“不忠”作为回馈。
公元915年,西蒙攻打拜占庭帝国统辖的色雷斯时,拜占庭帝国派人向佩切涅格人求援。当佩切涅格人抵达并准备出击西蒙时,拜占庭帝国的将领发生内讧,佩切涅格人担心自己的前途,单方面解除盟约转而与保加利亚结盟,导致战争失败,西蒙占领了亚德里亚堡。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不忠”,使他们“善变”的形象更为深刻。
由于佩切涅格人善于使用弓箭,有自己的战略战术,因此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对于这一点,拜占庭帝国也心知肚明,他们认为佩切涅格人骁勇善战。这表现在拜占庭帝国与佩切涅格人达成协议的内容里,“协议必须包含以下条件,无论皇帝是否召唤他们,他们必须为他服务,不论是对抗基辅罗斯人,或保加利亚人,又或者突厥人。因为佩切涅格人有能力发动战争,并且经常攻击他们,现在他们把佩切涅格人与恐惧等同。”
事实上,佩切涅格人迁徙到南俄草原之后,便威胁到拜占庭帝国的统治。早在公元893-927年间保加利亚西蒙大帝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佩切涅格人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元944年,他们追随俄罗斯王子伊戈尔向拜占庭本土进军,拜占庭帝国用大量的金钱和礼物解决了问题。这些战争使得拜占庭帝国对佩切涅格人的战斗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拜占庭与佩切涅格人的关系
拜占庭帝国对佩切涅格人的策略始终围绕本国的利益展开,最初,拜占庭帝国基于基辅罗斯以及保加利亚人的威胁,希望与佩切涅格人维持和平,并利用他们作为自己的同盟反对北方敌人,同时阻止基辅罗斯向南挺近。保加利亚人被拜占庭帝国消灭是转折点,至此,佩切涅格人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减少了经济来源。因此,佩切涅格人经常性洗劫入侵拜占庭帝国。直到阿克莱修斯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国力有所恢复,战胜诺曼人之后,面对佩切涅格人的再次进攻,拜占庭国便联合库曼人一举击溃佩切涅格人。
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七世在制定策略时,充分地考虑到佩切涅格人的地理位置与作用,同时,也考虑到周边的环境与复杂的政治因素,最终决定与佩切涅格人维持和平。
首先,拜占庭帝国考虑到赫尔松地区的安全。赫尔松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赫尔松后,就有效控制了克里米亚地区的出海口,因此,拜占庭帝国非常重视赫尔松地区的归属权。早在佩切涅格人定居于南俄草原之前,拜占庭帝国与可萨帝国就因争夺赫尔松的统治权而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政局和王位的更迭。
其次,君士坦丁七世充分考虑了周边的政治局势。他认为与佩切涅格人维持和平,形成一个与基辅罗斯之间的缓冲带,有利于阻止基辅罗斯人的进攻。早在公元六世纪到十世纪,阿瓦尔人领导下的斯拉夫人就是拜占庭帝国的劲敌。此后,斯拉夫人又加入保加利亚人,共同对抗拜占庭帝国。从罗斯建国到11世纪,100多年里,基辅罗斯与拜占庭之间爆发过六次战争。君士坦丁七世去世之前,就发生了三次战争。
事实也证明拜占庭帝国的确有利用佩切涅格人阻止罗斯进攻的想法。在公元967年,斯维雅托斯拉夫洗劫了保加利亚王国之后,企图定居在巴尔干半岛以便进攻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暗中收买佩切涅格人进攻基辅,想要基辅罗斯撤出巴尔干半岛。
再次,“突厥人的部落,听到佩切涅格人,也会恐惧,因为他们经常被佩切涅格人打败,并使他们濒临彻底毁灭的边缘。因此突厥人总是将佩切涅格人与恐惧等同,以及经常被他们牵制。只要罗马人的皇帝与佩切涅格人保持和平,俄罗斯人和突厥人都不会通过武力强取罗马的领土,也不可能强迫罗马以大量金钱和货物作为筹码换取和平。”
最后,君士坦丁七世认为,与佩切涅格人结盟,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从背后袭击保加利亚人。因为佩切涅格人与保加利亚人为邻。“如果拜占庭帝国与佩切涅格人保持和平,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或为支持罗马人的皇帝的目的,当他们(佩切涅格人与拜占庭帝国)想攻击,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进军讨伐保加利亚,以他们的群众和他们的力量,可以打败保加利亚。”当然,实施这一策略也是基于拜占庭帝国对历史的认识。
公元914年,由于当时掌握拜占庭帝国实权的皇太后卓娅并不认同西蒙的加冕,并且解除君士坦丁七世与西蒙女儿的婚约,西蒙起兵侵入色雷斯地区。卓娅太后无力正面抵抗西蒙的入侵,只能再次使用外交手段。于是,拜占庭帝国派遣外交官约翰伯加斯重金贿赂佩切涅格人,并要求他们从背后袭击保加利亚人。西蒙试图收买佩切涅格人,最终失败并且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最后,西蒙兵败撤退。西蒙失败并撤退使拜占庭帝国认识到联合佩切涅格人是取得对保加利亚战争胜利的最佳策略。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拜占庭帝国的政策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样,可以维护拜占庭在赫尔松地区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利用佩切涅格人来均衡各方势力,使其成为拜占庭帝国与基辅罗斯之间的缓冲带,联合佩切涅格人,在需要的时候在背后袭击保加利亚人。这一政策符合拜占庭帝国的利益与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并有效保存了拜占庭帝国的实力。
对于佩切涅格人来说,与拜占庭帝国和平相处也是大势所趋。首先,联合可以增强佩切涅格人的战斗实力。如果佩切涅格人与罗马皇帝结成友好的联盟,或者他们通过信件和礼物与罗马帝国联合起来,“可以很容易地进入罗斯人和突厥人的国家,奴役他们的女人和孩子,破坏他们的国家。”其次,可以满足佩切涅格人对金钱的需求并使其利益最大化。如果佩切涅格人与拜占庭帝国维持和平,那么他们就可以以个人或者自由民的身份被雇佣。
总结
此外,赫尔松人也会与佩切涅格人进行贸易,“他们从赫尔松人那里收到与这项服务付出的劳动力相一致的预定报酬,以华丽的衣服、绸带、松散的编织布、金锦、胡椒、猩红色或帕提亚皮革,和其他们需要的商品为报酬,根据每个赫尔松人与佩切涅格人达成的协议。”因此,与拜占庭帝国维持和平不仅满足其对财富的需求,同时增强了佩切涅格人的战斗力,使其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佩切涅格人与拜占庭帝国维持和平是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事实证明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拜占庭帝国继续推行这一政策。967年罗斯人企图定居巴尔干半岛和进攻君士坦丁堡,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便暗中收买佩切涅格人进攻基辅。
发布于:天津市